儒学作为封建社会统治思想,使汉代以来,两千年中国历史都笼罩其下。儒学核心是制定一套等级社会中国民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规范,或曰“公民守则 ”。不管是“克己复礼”,还是“礼义廉耻”,都是为了建立一种秩序,明确规定各等级人员身份.地位.权力.义务。实际上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典”。儒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不是个人的个性而是个人的社会性。
佛教不讲个人的社会性,而只关注个人自身的认知.情感。佛教认为信仰纯粹是个人的事,与社会变革无关。这点与基督教很相似。佛教以解决个人情绪.个人认识为范畴,以佛教哲学和佛教逻辑学为核心,论证正确认识客观世界的理论和方法,指导信教群众智慧解脱。它涉及的范围仅仅局限于人的内心世界。所以佛教信仰是一种个人行为,是别人不可替代的。佛教指出个人幸福的途径,包括邦助别人而娱乐自己,这是自我解脱与助人解脱的实质所在。
佛教和儒学对人而言,实用范围不同,方式.方法也不同,儒学有道德和世俗意义上的强制性。儒学和佛教是两个不同领域的学说,追求的目标各不相同。佛教中的核心内容,在今天越来越受到世人重视,它的生命力将不断延续下去。相反,儒学中大部分追求封建社会秩序的规定,会被现代人抛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