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里力心里

里力==内在心里的力量!

 
 
 

日志

 
 
关于我

系统整合认知&艺术心理流派之实践开拓者 里力心理中心 首席咨询服务师李理 青岛大学和 海青路 国家注册高级心理咨询师 职历:大学应用化学毕业后做建安设计工程师后做策划编辑后专修心理学并执业9年,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 现致力:艺术心理疗派的发展。 有团队。 多才多艺:书画琴舞诗剑泳

【转载】传统技艺全形拓  

2016-04-04 10:35:27|  分类: 书画艺术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本文转载自林夕逸尘《传统技艺全形拓》

 传统技艺全形拓 - 林夕逸尘 - 夕林阁

青銅簋拓軸。 簋(音鬼),古代盛食物的器具,自商代开始出现,延续到战国时期。

《周礼·地官·舍人》:“凡祭祀,共簠”。 


        传拓,是以湿纸紧覆于金石器物之上,用墨打拓,使器物铭文、纹饰、图形等特征真实复制到纸上的技法。这项技术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

  据《隋书-经籍志一》载:其相承传拓之本,犹在秘府,可见传拓一词早已有之。

  唐代的人对传拓技法不仅已经熟练掌握,还能拓出白黑分明的拓本。在宋代的三百年间,传拓从未间断,对古代名碑大量再翻刻、拓制,几乎每个时期都有一批新帖出现,而刻帖内容形式多样,使刻石拓墨技术有了显著提高。同时,金石学的兴起,促进了收藏古物、记录古物和研究古物之风的形成。除了拓印石刻文字之外,政府还采用传拓术拓取青铜器的铭文。


传统技艺全形拓 - 林夕逸尘 - 夕林阁  


青铜彝全形拓轴,丁辅仁、苏志贤旧藏。丁辅仁为民国时期藏家,其妇方罍全形拓现藏台北故宫

 

  传拓的种类繁多,按拓法可分为擦拓和扑拓;按传拓用墨种类可分为松烟子拓、油烟子拓、蜡拓;按拓片墨色可分为墨拓、朱拓、彩色拓;按拓技可分为淡墨拓、浓墨拓、乌金拓、蝉翼拓、镶拓、隔麻拓、瓜皮拓、夹纱拓、打拓、扫拓、响拓、影拓。

  而从拓片内容的表现形式上看,最主要的可分为平面拓和全形拓。

  平面拓,出现时间最早,存世量最多,内容最广泛。顾名思义,这类拓片所展现的被拓物是平面的,从拓片上看不出原物本身的凹凸浮雕和变化的造型,因此多用于石刻碑志的拓印。

  全形拓,也称立体拓、器物拓、图形拓,是一种主要以墨拓技法完成,在此过程中辅以线描、绘画、传拓、剪纸拓等技法,把器物原貌转移到平面拓纸上的一种技艺。全形拓本之长处,在于能依原器之大小,使形状花纹展现于纸上,加以题识,补以花卉,即成一轴最佳之美术品。


传统技艺全形拓 - 林夕逸尘 - 夕林阁

 



铜鼎全形拓轴。宋代金石学兴起以来,至二十世纪初照相技术未普及之前,传递青铜器形制主要是以摹绘为主,全形拓则是十九世纪中叶才兴起的一种特别技艺,它结合了素描、绘画、传拓、剪纸,在平面的拓纸上传达立体的青铜器形制与花纹。

 

  青铜器全形拓的工艺是清末出现的,这也是西洋照相术传入中国之前的金石影像照片。这让原本简单、粗略的青铜器线描图或局部拓片图有了质的变化,并且逐步衍化为一门新颖的艺术形式。

 

传统技艺全形拓 - 林夕逸尘 - 夕林阁

 

商周提梁卣拓轴

 

全形拓的起源

  据容庚《商周彝器通考》第十章拓墨介绍:彝器拓全形始于嘉兴马起凤,《金石屑》(一:卅三)录一汉洗,马氏题云:汉洗,旧拓本,戊午六月十八日,傅岩马起凤并记。戊午为清嘉庆三年。清仪阁所藏古器物文(第一册)有全形爵四及仲凫父敦,均不甚工。张廷济题识在清道光二年。徐康《前尘梦影录》(下二一)谓:吴门椎拓金石,向不解作全形。道光初年嘉兴马傅岩能之。六舟得其传授,曾在玉佛庵为阮文达公作百岁图,先以六尺匹巨幅外廓草书一大寿字,再取金石百种椎拓,或一角,或上或下,皆以不见全体,著纸须时干时湿,易至五六次,始得蒇事。装池既成,携至邗江,文达公极赏之,酬以百金,更令人镌一石印曰金石僧赠之。阳湖李锦鸿亦善是技,乃得之六舟者,曾为吴子苾、刘燕庭、吴荷屋、吴平斋诸老辈所赏识。



传统技艺全形拓 - 林夕逸尘 - 夕林阁

 

青铜觚全形拓轴,在纸上体会青銅器形制之美

 

  清未山东潍县陈介祺,喜藏古物,钟鼎彝器,十分丰富,也善于墨拓,对拓本要求甚精。他所拓的均为乌金拓本,所拓形器,结构合理,浓淡相宜。清光绪年间,西安有位苏忆年,善拓形器,拓本多为绿色。民国初,西安李月溪虽也拓铜器器形,但不及苏忆年准确。那时在北京拓铜器器形的还有苏春塘、薛锡钧、薛平、刘永贵、周康元等人。

  真正鼎盛期是在民国以后。主要代表人物为周希丁。由于从西方传入的透视、素描等方法逐渐普及,使得所拓器物图像的立体感较前期大为增强,并出现了用墨色来表现光线明暗变化的新技法。



传统技艺全形拓 - 林夕逸尘 - 夕林阁
 

 

全形拓制作的发展

  对青铜器器形进行传拓,一般称作全形拓,是一种以墨拓技法完成,把器物原貌转移到平面拓纸上的一种特殊技艺。

  就传拓技法来说,初创时期由不太讲究透视、阴阳的拓平面的方法,发展到后来加入西方透视、素描等方法;又经过表现光线明暗的变化、立体呈现所拓器物图像的阶段,至民国时到达顶峰。当时最有学问的人都在研究青铜器。由于照相技术在当时还未普及,人们想窥见到一件别人收藏的青铜器是一件非常难的事,青铜器全形拓则满足了广大爱好者的需求。

  光绪年间,金石收藏家陈介祺采用分纸拓法,将器身、器耳、器腹、器足等部位的纹饰、器铭分拓,然后撕掉多余白纸,按事先画好的图稿,把拓完的各部分拓片拼粘在一起。由于所绘图稿准确,用墨浓淡适宜,使得全形拓技法有了突破性的发展。



传统技艺全形拓 - 林夕逸尘 - 夕林阁
 


  与分纸拓法不同的是整纸拓,这种拓法原则上要求用一张纸完成整个器形的墨拓。近代民国时期周希丁等人将西方传入的透视、素描等技法应用到了全形拓之中,墨色更是考究,浓淡相间,所拓器物图像的立体感大为增强,将这门技术推到极至,贡献尤大。

  此时,全形拓技术可以说达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高度。



传统技艺全形拓 - 林夕逸尘 - 夕林阁

 



  具体来说,整纸拓的拓纸不能做任何裁剪,上纸过程中需随器形变化分段分次完成,十分费工。而且每次上纸不可贪多,移动部位不宜过大,每移一次都要衔接好花纹线条,始终要在所绘出的线内进行,绝不可延伸到线外,否则会失真变形

 

全形拓与颖拓的区别

  全形拓的拓法是在拓器物前,选择最能代表该器物特征的最佳角度,用铅笔在准备好的棉连纸上画出一个形图,以表示器物的垂直线和水平线,再在形图上标出器物的高度、宽度作为基础,画出被传拓器物的原大线描图,随后把标有器物各部位位置的棉连纸分先后覆在被拓器物上,用蘸有白芨水的毛笔刷湿,上纸,用棕刷刷实,用扑子蘸墨,小心捶拓后揭下。器物的各个部位分段来拓,整器拓完,作者在全形拓上钤盖名章,一幅全形拓制作完成。



传统技艺全形拓 - 林夕逸尘 - 夕林阁

 



  颖拓,也可称为画拓,它是画与拓的结合。

  字指毛笔的笔锋,这种拓技法要求不露笔墨痕迹,逼真地把器物上的图案纹饰和铭文所具有的艺术特征完美清晰地呈现在纸上。颖拓也可表现出器物的立体效果,实为用笔画出来的全形拓。颖拓技法产生较晚,这种技法发挥了仿、临、摹的功效,作品介乎书与画之间。郭沫若曾评价毡拓贵其真,颖拓贵其假,假则何足贵,君不见绘画,摄影术虽兴,笔画千金价;又言规摹草木虫鱼者,人谓之画,规摹金石刻划者能可不谓画乎?茫父颖拓实古今来别开生面之奇画也。传拓本之神,写拓本之照,有如水中之皓月,镜底名花,玄妙空灵,令人油然而生清新之感!



传统技艺全形拓 - 林夕逸尘 - 夕林阁

 



  拓器物立体全形是各类传拓技法中最难的一种,它不仅要求拓工具有丰富的平面传拓经验,而且还需具备诸如素描等一定的美术基础,故历来善拓者不多。然而随着以摄影为基础的石印、珂罗版等复制技术的广泛应用,全形拓这种费时费工的纯手工技艺急剧走向衰落,逐渐成为了稀罕而珍贵的艺术品种。



转自:艺术品修复


  评论这张
 
阅读(116)| 评论(1)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